實驗電影與我
- Chan Wei-Bing 陳薇敏
- 2017年11月10日
- 讀畢需時 1 分鐘
已更新:2018年7月10日

讀那本《實驗電影史與錄像史》,他談電影史前史的那些光學玩具,那應該算是前身。渴望運動的、視覺暫留的,尤其Reynaud 的 praxinoscope。他稱「原型電影」(proto-cinema)。
大三的實驗片製作課,我的理解是實驗電影跟電影的內部有關。是一種精神,反的精神。不管是單格、無攝影機還是什麼,都是反電影內部的某種常態。敘事常態、觀看常態、技術常態。講這段是因為書在談完原型電影後接著談手法。他說實驗即為打破連續性,提出創作反身性。
而在手機裡輸入 "experimental" 這個詞,手機自帶的字典很有趣,它寫 "in the sense of having personal experience"。另外在同義詞方面,它分成兩個部分解釋:
1. exploratory, investigational, probing, fact-finding, trial and error
2. innovative, new, original, inventive, radical, avant-garde, alternative, fringe
這很有趣。那是字典認為的實驗、同時是我認為的實驗電影。我想前者即是實驗電影的創作向,而後者即是創作態度:去尋找電影的內部,以你個人的精神。
但那個「內部」究竟是什麼呢?我想首先談的是電影是什麼才對。
不過今天在EX!T 8看的邱剛健先生的視訊訪問,他說:「我們的精神就是熱情與純真,但別忘了純真裡面一定包含著無知。」影片也不長,但邱剛健先生重複這句兩次,於是這話打進我的腦袋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