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Chan Wei-Bing 
陳   薇   敏

《你的臉 + 光》:電影的無重力式

  • 作家相片: Chan Wei-Bing 陳薇敏
    Chan Wei-Bing 陳薇敏
  • 2019年5月19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已更新:2019年5月19日

蔡明亮的《你的臉 + 光》,提示了時間與生命的觀看。在一張又一張的臉蛋、在那些靜悄悄流逝的時間裡,我們尋找視域中的在場證明。對於這部電影,「凝視」一詞被反覆提及。當觀眾坐在電影院裡,從本能驅動的眼睛觀看,將因為緩慢電影的時間感,進而轉為心理驅動的目光凝視。


減法電影:時間與空間的無重力感


《你的臉 + 光》的總時長究竟多長呢?這個提問在減法電影的討論上幾乎是艱難的。當電影「並不發生」時,我們亦不會在九十分鐘內經歷一個角色的生命探險、生老病死。《你的臉 + 光》「如實地」記錄了時間,14顆鏡頭,只有14個剪接痕跡。我們所經歷的,便是這14個時間的區塊。


所有人的九十分鐘電影時間,感受都是不一樣的。我們經歷了攝影機(拍攝位置)的看、蔡明亮(拍攝執行)的看,還有從這些看,再產生觀眾的看。這些觀看位置的一致,即如同時間區塊內的一致性,14個區塊就有14種一致性。


於是,我們與對象產生了某種共生與共振過程,進而成為「存在與感知」的互涉關係。而這層關係是絕對個人的,我們在蔡明亮的減法電影裡,經歷了空間的時間性流逝。光影偶爾晃動、小鳥偶然飛起,除了這些,空間裡沒有任何「時間的提示」。我們如同飄浮在外太空中,不知道如何確切抓住時間,而只能以絕對主觀的形式,感受屬於自己的時間。


這樣「『看』電影」,像極了夢中、睡眠中的「生命例外狀態」。我們在這樣的例外裡,常常是避免了自身的存在的:即是不再感知、也不再被感知。然而《你的臉 + 光》,卻由眼睛啟動全身,只讓身體失去感知的能力,讓我們並非在睡眠中、卻感覺在夢裡:我們依然感知,徹底地只剩下眼睛、只剩下「看」——真真正正地「『看』電影」。


凝視:真實的幻象


拉岡談及「凝視」時,以「想像的凝視」(gaze of imaginary) 與「實在界的凝視」(gaze of the real) 作區隔:前者讓眼睛充當了屏幕,屏蔽了背後的凝視;後者用眼睛取代凝視,重複往返以尋根本性。


面對《你的臉 + 光》、面對這些視覺,我們從前半段的《光》中,以紀念中山堂的、空間的影像,找到那個「在遠處閃動的光點,並讓它消失在可見之外」;再從後半段的《你的臉》,以這些身處中山堂的、臉部的特寫,產生了對主體的想像,建構出他們的過去,並讓生命經驗消融於與雙眼凝視的交界。


我們從每一張臉、每一幅特寫中,尋找故事、爬梳痕跡、感受時間。《你的臉》什麼都沒發生,沒有前因後果、沒有起承轉合:只有臉、也唯有臉。以時間—影像的四層漸進關係而言:


1. (現象符號的)失去 2.(愛與情感的)逝去 3.(感覺符號的)重新發現 4.(藝術符號的)再現

——這些毫無敘事性的臉部影像,讓(環境歷史的)失去、(生命經驗的)逝去,轉變為(電影時間的)重新發現,以及(電影影像的)再現。這即是一種「純粹在場」與「純粹缺席」:在場的是每一個凝視的當下,缺席的是每一個被凝視的主體。


我們必須知道,電影影像的本質,即是終究只看見影像,而非物體。我們的確看見、觀看、也凝視影像了:這些(人)物之影像,這些真實的幻象。


「影像是無、或向影像投來的無的眼神;影像很輕,無很沉重。」高達《電影史 之4B章》

影像的唯一價值,在於它的曾經存在。這是穿越了電影放映的當下幻覺時刻,直指影像的本質。我們向每一張臉投注眼神,置入我們的想像,經過了他們、經過了時間,並企圖走向影像裡的生命。我們凝視曾經的影像,在「現在」經歷著「過去」。


而有趣的是,臉(影像)的價值在於:他們在「過去」,就已經知道自己會在「現在」(未來)被凝視。


ree
照片/汯呄霖電影公司


 
 
 

Comments


Chan Wei-Bing 2022 ©  All Rights Reserved.

bottom of page